膳博士“檇李黑豬”住進全國最大的獨棟數字化黑豬牧場!
一種以水果命名的黑豬逐漸成為市民餐桌上的“新寵”。那就是以嘉興“zui li”命名的“檇李黑豬”。
為了能更加滿足消費者對于優質黑豬肉的需求。近日,膳博士1600頭能繁母豬先搬進了位于海寧市海昌街道的海農數智養殖大樓。這里也是全國最大的獨棟數字化黑豬牧場,年出欄10萬頭育肥黑豬。
從瀕臨滅絕到重回餐桌
中國黑豬的重生之路
說起嘉興,這里自古繁華富庶、魚米之鄉、絲綢之府,是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的發祥地,距今7000年前就有先民從事農牧漁獵活動。作為“無豕不成家”中的“豕(豬)”,“嘉興黑豬”就此被馴化而來。
嘉興黑豬性格溫順、一胎多仔
《浙江通志》記載:明“正德中(1506~1521年),禁天下養豬,一時埋棄俱盡,本邑下保民陳氏穴地養之,遂傳其種”。
浙江省種業陣型企業身份擔當
保種重任
主持省“十四五”畜禽新品種
選育課題
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——浙江青蓮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被浙江省農業農村廳、浙江省科學技術廳認定的浙江省種業陣型企業。
青蓮花費了20余年打造了生豬全產業鏈布局,其中在黑豬育種上,就深耕了10年。為充分挖掘嘉興黑豬的資源優勢,青蓮食品又組建以李德發院士、陳劍平院士為領銜的全國模范院士專家工作站,成立中國首家黑豬產業研究院。
育成以全身被毛黑色、肌內脂肪含量高為特點,適應性強、生長速度快、肉質好的優質黑豬新品種(品系),牢牢掌握黑豬“中國芯”,其中就包括了“檇李黑豬”。
豬肉和水果同名,這讓不少人好奇。
生為黑豬專家,膳博士在“控引漕河、吐納雁蕩、煙波澹沱、靈秀所鐘”的嘉興王江涇鎮還有一座“城市牧場”,專門養殖“檇李黑豬”。
王江涇鎮,就是古時的“檇李城”,因盛產“槜李”而聞名。
而嘉興黑豬在當地素有“稀毛白殼紫紅皮,額寬面秀粉紅鼻”這樣的諺語來描述。
“紫皮稀毛”,猶如這“槜李”一般,紫中帶粉,粉中顯嫩,兩者氣質十分搭調,“檇李黑豬”因此得名。
事實上,“檇李黑豬”也是青蓮食品主持擔當省“十四五”農業新品種選育重大科技專項課題的成果之一。美味自然不在話下。
以往,一座10萬頭級的牧場得需300人左右才能管理。
而今,運用青蓮“口袋牧場”APP就可以實現數字化養殖。
在數字化黑豬牧場,操作智能環控系統就能調節牧場環境溫度、濕度;使用傳感器實時監測豬舍溫度、濕度、粉塵、氨氣;根據豬不同階段的采食模型就可以全時精準飼喂...
整個牧場還實現封閉式保溫、無人值守、遠程監控、自動清糞、空氣凈化等功能。
豬舍產生的廢氣經除臭處理后達標排放,“檇李黑豬”這里所住的大樓,光除臭處理房的建筑面積就高達8593平方米....
每一頭“檇李黑豬”都在溫暖舒適的環境中健康成長,它們吃的飼料是經由李德發院士專家團隊研究的無抗生素發酵飼料。
豬體健康,豬肉自然安全。
未來,在嘉興黑豬產業化發展的推動下,膳博士“檇李黑豬”系列的制品也將層出不窮。
以新鮮黑豬肉為原料開發的膳博士黑豬鮮肉包點、膳博士黑豬鮮肉零食、膳博士黑豬鮮肉粽子、膳博士黑豬鮮肉月餅等深受消費者好評。
在不斷推陳出新下,黑豬品質得以重塑,從而走出百姓的歷史記憶,成為一道道令人向往的鮮活美食。
有了“檇李黑豬”的產業化發展經驗,膳博士后期還會將目光聚焦在兩頭烏、梅山豬、寧鄉花豬等地方名豬上,期待著用產業化來復刻其它地方豬種的再次興盛。
- 上一條沒有了
- 下一條浙江省委書記調研青蓮食品全產業鏈數字化實踐